close

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解答 2023最後更新

學齡前孩子的培育有兩大重點:

一、孩子情緒的穩定性,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:

孩子的感受、對情緒上的穩定性; 父母給孩子的情緒影響力是非常大的。如果做父母的情緒不是很穩定,那麼,孩子的情緒也是容易波動、不容易安定的人。

 

二、不能給孩子「情緒的衝突」,有一致性情緒表達的父母很重要:

父母要有「情緒的一致性」,孩子有一個情況發生,如果父親給一種情緒反應(笑臉) ,母親卻給另一種態度(不高興),孩子會無所適從、孩子不知道什麼是他應該要有的反應; 雖然父母可能無法時時都做到兩人都有「一致性」,但也要時常提醒自己----做父母的情緒,要安定且安穩,對孩子的回應也要有『一致性』。

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解答  2023最後更新

培育學齡前的孩子,父母給予孩子感受的經驗,孩子都會放在心裡面; 如果父母有情緒的波動,孩子的眼睛看到父母的反應、孩子的耳朵聽到父母的聲音,例如: 父母吵架,孩子雖然無法什麼叫「父母吵架」,但孩子能感受到得到這樣令他不安的情境; 學齡前的孩子,就是塑造他、最重要的一個時期; 父母要去思考,我們要怎麼去培養他,讓孩子在身、心、靈上,都得以健壯; 父母現在所做的,就會成為他未來的特徵。

 

 

養育兒女這件事,不光是母親的責任,也不僅僅是父親的責任,而是父母雙方的責任; 兒女是父母的產業,我們養育兒女要回歸聖經。做父親的不只是「賺錢」就好,而是一個家的「頭」,要主動、要積極地去付出、要積極地去帶領、要積極地去帶領這個家,更要用心在這個孩子的身上; 母親是最長時間和孩子相處的人,對孩子是溫和、饒恕、支持、了解。父母親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來培養敬虔的後裔,夫妻雙方共同維持這個家。

 

許多時候,我們對一些事情的反應會有一些喜好或是有一些的擔心,雖然我們自己不能了解為什麼會有這些反應或感受,從心底發出來的感覺或感受,就是從學齡前開始的; 我們做父母的如果要有一致性,除了身體上的照料,還有心靈的建造也是需要被重視的一部分。

 

「家」,就是大家在一起的「家」,這樣的「家」需要花時間; 如果只是回家睡覺,這樣的「家」不算是「家」; 父母要花時間與孩子們相處,例如: 抱孩子的時候,不只是「抱著他」而已,你可以輕輕地拍他、撫摸他,對著他講話、唱歌給他聽,輕摸他的小手、輕摸他的小腳、溫柔地看著他……這樣的同在感及信任感,會讓孩子覺得重視。


 

和學齡前幼兒相處的兩大重點: 一、同在感 二、安全感。我們跟我們的孩子在一起,一定要花時間陪伴,讓他們能夠累積「同在感」與「安全感」; 如果你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,你抱孩子的時候,孩子就不容易哭; 另一方面,如果你很緊張、你的肌肉比較緊蹦,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,例如: 父母緊張孩子半夜不睡,孩子能夠感受父母的不安,孩子可能會哭鬧得更厲害; 其實,我們要先學習放鬆、學著安穩,讓孩子感受輕鬆愉快的氛圍,才會有更好的親子互動。反過來說,有些孩子被陌生人抱就哭,這樣的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、對人也比較沒有信任感。

 

做父母的要先調整心態,知道孩子是上帝的祝福; 不要一昧的認為: 為什麼我的孩子是這樣、為什麼我的孩子不是那樣? 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解答是什麼呢? 比起說到幼兒「教育」、幼兒教養,倒不如說是幼兒『牧養』----不是我們『牧養』孩子,而是多角度、多面向的關係: 父親牧養孩子、母親牧養孩子,整個家都參與在其中,而且父母雙方也因著孩子的養育而產生了許多不同的面向。

 

養育孩子,需要一段時間。作父母的則要抓住這個時機; 如果錯估了孩子特定的時期,日後必定會有影響。例如: 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玩耍時,我們卻沒有花時間及專注在『陪孩子玩』這樣的事情; 孩子需要被教育、教導時,我們沒有正視是好好陪著孩子,適時地回應他,必定會影響彼此親子關係的建立。

 

 

做父母的必須要把握孩子成長的時機,每一個成長階段; 孩子對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非常的敏銳,例如: 打雷的時候,如果父母波瀾不驚,孩子雖然一開始聽到打雷聲、可能會害怕得想要躲在媽媽懷裡,但經歷多次之後,孩子見到父母的冷靜態度,也可以明白「打雷」這件事沒有這麼令人害怕了。
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解答
    全站熱搜

    I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